■中企促进了当地机械设备修理、油料供应、特种车辆租赁及销售、公路跨国联运等产业发展,给当地公司的业务升级和规模扩大带来契机。
■中乌两国油气合作互补性强,合作领域不断拓展,已逐渐从钻采设备供应、钻井工程承包向管线改造、油气勘探等领域扩展。
冬日的波尔塔瓦州,覆盖着茫茫白雪。记者来到乌克兰科捷利瓦气田钻井项目现场时,新疆贝肯能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(贝肯能源)BK31钻井队的工人们正在钻台上检修钻井绞车盘刹。机械师娄丰带领3名乌克兰员工忙碌在钻台区,拆除钻井绞车盘刹,取出固定销,清洗油污,再将清洗干净的固定销复位……娄师傅教得认真,乌克兰员工们也学得仔细。
近年来,乌克兰政府提出能源发展战略,确定了将天然气年开采量由目前的210亿立方米提升至350亿立方米的目标,并通过国际招标加快国内天然气开采。2017年,贝肯能源借中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和乌克兰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发展的东风,与乌克兰天然气开采公司签署金额约4亿元人民币的钻井工程服务合同,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进入乌克兰油气开采市场。
“中国师傅教了我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,让我获益多多”
钻井队平台经理李猛告诉记者,乌克兰石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,钻井设备较为落后,石油工程技术水平有限,钻井方面的技术人才比较匮乏,公司在培养乌方员工方面没少下功夫。“每天,我们在班前会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播放钻井规范操作视频,对乌方员工进行理论基础培训。在作业中,每个中国师傅手把手教2—3名乌克兰徒弟操作。”
李猛说,经过培训和锻炼,有的乌克兰员工从场地工干起,成长为钻工、井架工,甚至副司钻,工人岗位每提升一级,工资也相应提高20%—30%。“除升岗激励机制外,我们每月还评选1—2名乌方员工为先进个人,并给予适当奖励。”
26岁的钻井工程师季马是土生土长的波尔塔瓦人,毕业于波尔塔瓦国立技术大学钻井工程专业。他告诉记者,大学毕业后的前3年,因为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,他曾在家具厂和快递公司打过工,还自己创过业。直到贝肯能源进入乌克兰,他才实现了自己的钻井梦想。“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,也很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,中国师傅教了我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,让我获益多多。”季马说。季马的父亲帕维尔曾在多国油田工作过,如今在贝肯能源乌克兰子公司担任采购助理。父子同在中国公司工作在当地油田被传为佳话。
在钻井队,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甲方驻井全权代表马拉特对记者说,他曾在许多国家与中国石油企业打过交道,中企的技术和管理给他留下良好印象。“贝肯能源经验丰富,我们之间的合作很顺畅。”
贝肯能源乌克兰子公司市场经理夏茂告诉记者,目前公司中方员工近100名,乌方员工249名。“有的乌方员工因个人原因去了本地或外国钻井公司,由于掌握了钻井工程技术,都成了香饽饽。”